分類: 媒體思辨

  • 也來談台灣科技媒體的問題和解決之道

    年輕有理想的 Punnode 總編鄭國威寫了篇《[倡議]台灣科技媒體必須停止轉載36kr、PingWest、虎嗅、ifanr… 》,算是把最近以來一些我的擔心具體寫出來了。我自己也是從科技媒體退役的老兵(Download! 網路學習誌、PC home 雜誌、T客邦),有些想法跟著拋磚引玉一番。

    科技媒體有些可能是為了讓內容更多元化,有些可能是需要低成本的優質內容來源,因而紛紛走上轉載中國科技媒體這條路;這其實是結果而不是原因。至於哪些事導致了這個結果,我試著分析如下,也讓各位從中思考可能的解決之道。

    我主要從編輯和作者在進入網路媒體時代前後的工作差異入手,現在的科技媒體和過去比起來,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但我認為最重要的差異在於:

    進入網路時代後稿量需求大增,焦點分散,不利專業養成

    (閱讀全文…)

  • 三星寫手門事件雜談

    Speaker Montage

    (圖片經CC授權取材自 http://www.flickr.com/photos/bigbadvoo/116145692/

    昨天下午,公平會針對三星「寫手門」事件發表了判決新聞稿;某報記者來電採訪,問我以下幾個問題,包括網友如何判斷內容是否為置入等等。訪問內容最後沒有見報(據指出記者確實向編輯台遞交了稿子,沒見報的原因會不會是因為該報本身就是置入大戶,這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自己有部落格,就把昨天的回答和一些自己的想法也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閱讀全文…)

  • 令人失望的壹電視新聞品質

    過去那個自我期許甚高的壹電視新聞台,看來已經隨著新管理層進駐而遠去了。

    看了今晚十點壹電視的《壹夜新聞》,失望到極點。頭三則新聞報導今天立法院的兩黨衝突,總共花了六分鐘時間換句話說,不斷播誰打人誰被咬,但是兩黨為何而戰?為哪些法案而戰?爭議點在哪?三段新聞隻字未提。

    當下撥了貴台的客服電話反應,結果沒人接。

    如果壹電視不再是當年那個敢說真話、認真做新聞的新聞台,為了上頻而變成跟其他新聞台一樣譁眾取寵,為收視不顧一切的話,那我也只好選擇不看。

    在該台主播王又冉的粉絲團留了言,接下來就看他們如何反應了。

  • 從 Pinterest 界面之濫用,談閱讀行為、訊息與版面(上:傳統媒體篇)

    許多新創網站很喜歡套用 Pinterest 的瀑布式界面,但這種界面的濫用,在我這個編輯眼裡,有嚴重的問題。一部分的問題在先前寫的《7Headlines上線,一些想法》一文曾經提及,這次打算再來看看同一個問題,不過這次我切入的角度,不是直接指出 Pinterest 界面任意套用的問題(前文已經講過了),我想從更基本的角度出發,來談談媒體(不論是什麼媒體),應該如何利用其特性與限制,透過哪些手段,以幫助閱聽者更有效地閱聽內容。

    本文將會先從閱聽行為開始分析,然後回顧各種媒體因應本身的特性,如何安排版面與閱聽動線。希望從這些過去累積的經驗,對於新媒體(網站、App)在設計界面與閱聽動線時,能有正面的幫助。

    要先聲明的是,以下的論述都是從我十餘年的編輯和網站工作經驗整理而來。我並不是設計專業人員,也沒有相關的學位,雖然我所工作的單位(Yahoo!奇摩)擁有相當先進的設備和人才,也經常進行使用者行為研究,但我不是該實驗室的成員,只擔任過受試者,所以請恕我無法引經據典,或是引用工作單位的研究結果。也許我的個人觀察和推論有謬誤或不足之處,也歡迎各位先進批評指教並且補充。

    由於要談的領域跨越傳統與網路媒體,篇幅很長,這篇先談傳統媒體,下篇再談網路媒體。 (閱讀全文…)

  • 蘋果日報版面分析 #1

    蘋果日報版面分析 #1

    因為有朋友在 Facebook 上問:「蘋果日報的編排到底厲害在哪」?所以就找了今天的報紙,來分析一下水果報怎麼做新聞。

    水果報的編輯手法十分多樣,經常都可以當做文字與編輯工作者的範例,這個也是一個不錯的例子。由下面的分析,不論各位是不是專業編輯,應該都能看懂蘋果日報的一些編輯技巧。

    (閱讀全文…)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