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internet

  • 我看 GigaCircle 與社群內容眾包:讓利是關鍵

    螢幕快照 2014-06-03 下午9.38.14
    (看過七龍珠漫畫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張圖的梗吧 XD)

    最近台灣網路界大家都在討論 GigaCircle 這個爆紅網站,它到底有多爆紅?來看一下 Alexa 的截圖。

    螢幕快照 2014-06-03 下午9.41.32

    看到了吧,這根旱地拔蔥的成長曲線。短短幾個月,GigaCircle 就長到 Alexa 台灣排名前十名,讓很多做網站的人跌破眼鏡,直問他們到底怎麼做到的。

    GigaCircle 的成長方式其實很簡單:利用「眾包」(CrowdSourcing)原理,讓許多網友自願貢獻內容,還幫忙分享到社群網站上;透過大量的新內容和大量的社群分享,在短時間內讓 GigaCircle 的流量快速爆增,一舉超越許多經營已久的老牌網站。

    為什麼會有大批網友自願在 GigaCircle 上產生內容,並且用力分享?這是因為 GigaCircle 的「分潤」機制。網友在 GigaCircle 上貼文,除了有基本的貼文費用外,更可以依文章的點閱來分享利潤。甚至 GigaCircle 還推出類似多層次傳銷的「下線」制度,鼓勵會員拉人進來;下線的貼文分享所得,上線可以抽到一部分比例。無怪乎在搜尋引擎上搜尋「GigaCircle 賺錢」會看到一大排教學順便拉下線的文章。

    GigaCircle 用這種方式,在短時間內成立了一支內容大軍。從內容來看,網友分享的內容水準非常差,除了有許多以聳動標題騙人點閱的垃圾內容外,絕大多數內容都是盜文盜圖而來的。這對 GigaCircle 日後的經營是利是弊,還有待觀察,但 GigaCircle 的經營模式,有個關鍵是其他內容網站可以思考的,也就是讓利。

    讓利,讓什麼利?

    GigaCircle 用這種模式爆紅,想必會讓人也想效法,不過其低劣的內容水準,以及在法律道德邊緣遊走的做法,個人覺得無法長久。倒是 GigaCircle 的讓利精神倒是很值得借鏡。

    可能很多人會問:什麼叫讓利?其實讓利的目的,就是要提供誘因,讓網友有意願來提供內容,或做任何你想要他們做的事。

    也許也有人會問:我們經營網站已經不易,要怎麼讓利?我的回答是,讓利不是只有給錢一種方式。GigaCircle 提供直接的金錢回饋,當然是讓利的一種模式(你也看到他們花錢買到的都是垃圾內容),但所謂的利,也可以是很多其他的形式。

    除了錢以外,還可以怎麼讓利?來舉個我在社群工作中實際經歷過的例子,也許各位看了就會懂了。

    在 Yahoo 還沒有關閉在台灣的兩個部落格服務(無名小站、Yahoo奇摩部落格)時,我在由老查所帶領的Yahoo奇摩社群發展部中,共同參與「Yahoo奇摩摩人」的經營。「Yahoo奇摩摩人」是一群為數約350人左右的重量級部落客,每個人都是在各自領域中擁有大量網友,且在各自的部落格中努力耕耘的優秀部落客。我們用很多方式來維持與這些優秀部落客的密切關係,希望以最貼心的服務和支援,讓他們持續使用我們的平台,在我們的服務上發表優質好文章,吸引更多網友點閱。這是「Yahoo奇摩摩人計畫」的經營初衷。

    但吸引這些優質部落客的最關鍵因素,是讓利。

    各位不要誤解,「Yahoo奇摩摩人計畫」並不發稿費或分享費給部落客,甚至我們平台還向他們收取 VIP 會費;那我們讓什麼利呢?對部落客來說,我們有一個其他部落格平台無法提供的優勢服務,就是透過Yahoo奇摩首頁的曝光,讓被曝光的部落格文章流量爆增。

    對部落客來說,流量是最重要的事。有了流量,表示人氣很旺;人氣旺的部落客就有更多發展機會,不論是接廣告合作專案、出書、上媒體等等,機會愈多,影響力和收入也會提升。Yahoo奇摩摩人計畫藉由分享流量,讓這些部落客和平台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即使到今天,我們的部落格平台服務已經關閉一陣子,很多過去在無名或Yahoo奇摩部落格的部落客也都投靠其他平台,但靠著之前打下的密切關係,還是有很多部落客願意繼續與Yahoo奇摩合作。

    讓利並不只是給錢而已,重點是要思考並理解你的合作對象需要什麼資源、你手上有什麼資源可以釋出來,而且對他們真正有所幫助。這可以是各種資源、機會、名聲,不一定非得是現金不可。

    GigaCircle 打擦邊球的經營方式並不值得效法,但其讓利的精神值得學習。請和社群分享你所擁有的好康,社群的回饋將會大到你難以想像。

  • 也來談台灣科技媒體的問題和解決之道

    年輕有理想的 Punnode 總編鄭國威寫了篇《[倡議]台灣科技媒體必須停止轉載36kr、PingWest、虎嗅、ifanr… 》,算是把最近以來一些我的擔心具體寫出來了。我自己也是從科技媒體退役的老兵(Download! 網路學習誌、PC home 雜誌、T客邦),有些想法跟著拋磚引玉一番。

    科技媒體有些可能是為了讓內容更多元化,有些可能是需要低成本的優質內容來源,因而紛紛走上轉載中國科技媒體這條路;這其實是結果而不是原因。至於哪些事導致了這個結果,我試著分析如下,也讓各位從中思考可能的解決之道。

    我主要從編輯和作者在進入網路媒體時代前後的工作差異入手,現在的科技媒體和過去比起來,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但我認為最重要的差異在於:

    進入網路時代後稿量需求大增,焦點分散,不利專業養成

    (閱讀全文…)

  • 社群行銷的可用工具(上)泛用工具篇

    要從事社群行銷,除了對基本原理的理解之外,掌握工具當然也很重要。與其說是工具,更準確地說,是用來接觸社群的管道。善用這些工具(管道),就有機會讓你的訊息接觸到更多人,並且讓更多人認同你提供的服務,並發展出你自己的社群。

    我想用兩篇文章來簡單介紹目前常用的各種社群行銷工具,讓大家先有個基本認識,了解各種工具的特色與長處;之後也會針對某些重要工具來單獨撰文,以便深入介紹。

    在上篇中,我會先介紹一些「泛用型」的社群工具,下篇會介紹一些比較特殊的社群行銷工具。

    (閱讀全文…)

  • 社群行銷的兩大成功關鍵:「擴散」與「凝聚」

    如果要問如何做好社群行銷,每個專家都會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的版本就是四個字:「擴散」、「凝聚」。

    請各位牢牢記住這四個字,以及其定義。

    擴散:讓你的內容透過社群讓最多人看到。

    凝聚:利用擴散出去的好內容,把社群凝聚起來,並且把流量凝聚回來。

    「共同興趣和網路社群」這篇中提到過,社群服務的核心在於透過提供興趣內容與訊息,來把有共同興趣的人連結在一起。在社群行銷上也是如此。而且,還可以透過社群服務的力量,把你的內容與訊息擴敵給更多人看到。

    這是怎麼發生的呢?請看下圖的分析。 (閱讀全文…)

  • 想取悅所有人,但卻取悅不了任何人--綜合性粉絲團的經營困境

    Clown 10-24-2009
    相片取材自 Brendan O’s

    我這個年紀的人,國中學英文時大概都學過這句:

    He who wants to please everybody pleases nobody.

    這句話和粉絲團經營有什麼關係呢?有。而且如果你的粉絲團是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的綜合型粉絲團,建議你要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中。

    為什麼討論率很低?

    前一陣子應邀到某網站講粉絲團的內容經營,在課後的QA時間,該公司的行銷人員提出了這個問題:「無論怎麼努力貼有梗的文,粉絲團的討論率都很低。」

    該網站的內容和產品相當豐富多元,就和百貨公司一樣,幾乎什麼都有。我們看了一下粉絲團的內容,確實每則貼文都很用心寫,但是粉絲的反應和整體粉絲數相比,還是偏低的。

    其實不只是這家網站的粉絲團有這個問題,據我的觀察,大體上除了幾家大型新聞媒體之外,只要粉絲團或其主要服務像百貨公司一樣,什麼都有的,許多都有類似的問題。粉絲數量可能並不少,但總體來看,粉絲的討論和互動並不熱絡。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閱讀全文…)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