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Plurk 介面設計者 Alvin Woon





tenz & alvin (by tenz1225)

在台灣愈來愈受網友歡迎的 Plurk,原始的創意到底是怎麼想出來的?為什麼能讓網友一玩就上癮?接下來噗浪還有什麼新計畫?昨天有機會訪問到噗浪介面的設計者,馬來西亞籍的華裔網站設計師Avlin,由他來親自解說噗浪的發想、成長與未來計畫,並和大家一同分享。

Q:為什麼會想要做Plurk這樣的網站?

A:我們很想做一個好用的溝通工具,最好是又即時,又沒有壓力。Email不夠即時,即時通訊有回應的壓力,而且不方便讓一群人同時聊天,所以才想到可以來做這樣一個網站。

在噗浪上,你可以自言自語,也可以和朋友對話,有話就說,沒有壓力;我們也很重視聊天的隱私,所以可以在噗浪上發私噗,不會被不相干的人看到。


Q
:Plurk的介面很特別,是怎麼想出來的?

A:噗浪一開始的創意是創辦人aKan提出來的,我負責設計網站介面。我們研究過幾個很受歡迎的微網誌服務,例如 Twitter 和 Friendster 等,覺得單純以先後順序來排列一篇又一篇的訊息是不夠的,訊息一多時得一直捲頁,很難閱讀;於是我就想到這個像河流一樣的時間軸介面,既可以讓訊息按時間排列,又可以深入去看每則訊息下方的所有對話。

說老實話,噗浪的時間軸介面有利有弊,也不是那麼容易一眼就看懂。習慣了Twitter那樣線狀排列訊息的人,就比較難以理解我們的介面;但是沒用過 Twitter 的人反而很容易看懂。

Q:噗浪是用什麼語言寫的?

A:Python + Javascript。


Q:據非正式統計,噗浪在東南亞各國非常受歡迎,使用者最多的是菲律賓,其次是美國,再來就是台灣;馬來西亞、中國和新加坡也名列前茅;為什麼?

A:其實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噗浪在亞洲國家這麼受歡迎。你也知道,網站上線後網友怎麼用,往往和網站團隊當初的設想差別很大;這也是我來台灣的目的之一,希望多聽聽本地使用者的意見。

我們很重視網友意見,像前兩天有台灣網友覺得網站上的中文字型應該放大一點,比較容易閱讀,我們馬上就把字體放大了。有很多功能也是網友建議之後,我們再加到噗浪上的。

Q:很多人對噗浪的「Karma」分數又愛又恨,看它上漲會高興,看它下跌會難過;當初設計 Karma 機制的用意是?

A:確實如此,我們希望大家能常來玩噗浪,所以設計這個分數機制,只要你常上來發表訊息、多交朋友、推薦朋友加入噗浪,分數就會提高。

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大家正常使用噗浪,不要濫用。像是一天如果發出超過 30 則訊息,很可能你在發垃圾訊息,所以要扣分;太多朋友邀請信被拒絕,你可能不是真心要交朋友,當然也要扣分。太久沒來噗浪玩,分數也會下降。我們希望用這機制來鼓勵正常使用,抑制濫用。

其實分數不是那麼重要,我們希望大家別太在意分數,享受噗浪上的聊天與友誼比較重要;我自己的分數也不高啊!(笑)

Q:目前似乎還沒有看到 business model?

A:的確是,不過我們想要先有夠多的使用者,再來想 revenue 的問題。我們的財務很健全,大家不用擔心。(笑)


Q:有些使用者抱怨噗浪的速度有時會有點慢?

A:確實是,所以我們最近買了一些新的伺服器,也有把資料庫放到 Amazon 的計畫;Amazon 在全球各地都有 Data center,離你們距離比較近的話,應該會快一點。

Q:噗浪在去年六月推出後,已經有愈來愈多人開始玩;接下來噗浪有什麼發展計畫?

A:如你所說,我們去年確實成長很快,但離站穩腳步也還有一段距離,所以我們會繼續努力,讓更多人享受噗浪的樂趣。

今年噗浪有兩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加強搜尋功能,以及發展手機用的噗浪。像噗浪這種即時訊息的搜尋技術真的很難,連Google都還做不到,我們已經投入人力開發,請大家拭目以待。

另外,手機無疑是2009年的發展重點。不少網站的手機介面真的做得很好,我們也在研究怎麼樣把噗浪的介面搬上手機,讓大家隨時隨地都能玩噗浪。

Q:最後,請以一句話來描述噗浪。

A:噗浪就是交談(conversation)。

後記:在果子咖啡和 Alvin 見面,聊噗浪聊得十分愉快。Alvin 未來會經常參加各種網聚,希望直接聽到各地使用者的意見,讓他們把噗浪做得更好。由於 Alvin 是 Plurk 團隊中唯一的亞洲人,亞洲又是 Plurk 的重要市場,所以以後我們應該經常有機會見到他。 🙂

另外,在2009年三月號的 PC home 雜誌上,也會刊出 Alvin 的專訪,另外還有四位神秘噗浪達人現身說法,以及噗浪從入門到進階的操作教學與超級密技,請大家不要錯過喔!



馬上按讚,加入「西瓜的滋味」粉絲團!




Facebook討論板

則FB討論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internet, PChome雜誌, web2.0, 工作雜記, 推薦網站, 網路文化 and tagged , , , , . Bookmark the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