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到底該怎麼寫?用中文還是用阿拉伯數字才對?這對每個編輯來說,都是件麻煩事。
好友 @ivanusto 在他的部落格中抱怨中央社的網路新聞,裡頭的數字全用中文數字「一二三四」來,而非阿拉伯數字「1234」,讓他難以閱讀。
不過,我不認為中央社這種用法有太大的問題;這其實是中央社的「編輯體例」。以中央社的稿子來說,我猜想很有可能會被文字直排的平面媒體採用;如果中文直走,內文的阿拉伯數字就很難處理了。是要變成全型字,一樣直走嗎?還是轉九十度,用半型阿拉伯數字來排?不論如何都很難閱讀,還不如用中文數字,雖然得花點力氣,但至少可以順順地讀完,不用歪著頭唸。
天下雜誌和商業周刊的編輯體例就是如此,所有的數字一律使用中文數字,因為他們直排。至少我自己在讀天下和商周時,不曾覺得中文數字造成閱讀障礙。
不過,直排的日文媒體似乎有別的處理方法:有時把阿拉伯數字和英文轉成全型字直排,有時把三位數以內的阿拉伯數字擠在一個全型字空間中;無論如何讀起來很怪,不過日本人也許很習慣吧。
遇到橫排的媒體,我就不贊成全部使用中文數字了,理由是橫排時中文數字不如阿拉伯數字易讀。所以橫排時出現阿拉伯數字,是可以接受的。
但,阿拉伯數字也有很多種用法,例如商界習用的「1,000,000」、蘋果日報現在使用的「1萬5823」(我很討厭這種標示法,但政府好像有規定數字要這樣用 orz),甚至也有像 1 000 000 這種以空格來分千位的方式,不一而足,沒有標準答案。
而且也不是所有提到數字的場合,都適合用阿拉伯數字。通常需要精確表示數量的場合,用阿拉伯數字會比較好,例如「39人」、「108台機車」等;但在表示概數,或在十以下的數字時,我主張使用中文,反而利於閱讀。例如「約一百多人」要比「約100多人」好、「二千三百萬人民」比「2千300萬人民」、「2300萬人民」都好、「三隻貓」比「3隻貓」好得多。
至於專有名詞中的數字,例如「Canon 450D」,沒得商量,就是用專有名詞中原有的形式,不宜隨便轉換成別的型式。
在編輯必看的專業部落格「老貓學出版」中,也有篇關於數字用法的討論,值得一看;我的看法基本上和老貓前輩差不多,但老貓前輩的分析更加細緻,建議大家前往一讀。
我完全同意:通常需要精確表示數量的場合,用阿拉伯數字會比較好,;但在表示概數,或在十以下的數字時,反而利於閱讀。
但是這樣的事實背後,是不是代表中文的文化傳統就不利於精確數字與精確概念的表達,因此也與差不多文化有關。
阿宏:
應該也不是這麼說,畢竟古代中國也是有算學的;但中國沒有發展出西方式的數學,也沒有如黃仁宇說的,以數字管理國家,這到底是文化的問題,還是文字的問題,就很難說了。
題外話,以前看過這麼一個詭辯:
話說抗戰時物力維艱,紙張品質很差,公務員某甲拿鋼筆寫公文,經常一不小心就把紙劃破,不禁抱怨:
「這紙實在太差了,用鋼筆寫,一寫就破!」
好事之徒某乙回答:
「這怎麼能怪紙呢?得怪筆啊!您看,中國的毛筆在什麼紙上都能寫,洋人的鋼筆就非得在好紙上才能寫,可見毛筆比鋼筆要強得多,您不妨改用毛筆批公文如何?」
某甲不甘示弱:
「怎麼會是鋼筆的問題呢?你看,用鋼筆寫中文、英文、阿拉伯數字,都挺溜;用毛筆寫英文和數字,不就很彆扭?」
某乙又說:
「這怎麼能怪筆呢?這得怪字啊!咱中國字用鋼筆或毛筆都能寫得好看,洋文數字就只能用他們家鋼筆來寫,明明是洋文不如我們中國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