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專欄】2007年,你想要什麼樣的數位閱讀?





Download 79期封面

【前言】這個月開始, 《Download!》網路學習誌的一個小專欄「天涯部落客」由我負責執筆。在雜誌出刊五六天後,我會把當期專欄內容貼到這裡來。以下就是 2007年2月號的內容。

*      *      *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藉《Download!》專欄一角再度回來和各位讀者相聚。從這個月開始,筆者會和各位聊聊網路界或部落格圈的一些新鮮事與新想法。以後我在這個專欄上的文章將會在出刊五天後放上我的個人部落格(網址 https://wp.tenz.net),也歡迎各位《Download!》讀者利用雜誌回函或在我的部落格上回應指教。

言歸正傳,這個月要和大家聊的話題是「數位閱讀」。

什麼是數位閱讀?廣義的說,只要是以數位媒介的形式進行的閱讀活動,都算是數位閱讀。例如你用電腦看部落格或討論區文章、用手機看朋友傳來的簡訊笑話、把抓來的漫畫圖檔或自己拍的數位相片轉到 iPod、PSP 或 PDA 上看、看 PDF 檔、電子書、用黑莓機看 Email 裡轉寄的小故事…這些舉不完的例子,通通都可以算是數位閱讀。由於定義太廣泛就難以聚焦,因此我們不得不稍稍收斂一下數位閱讀的定義範圍:電子書和電子雜誌。另外,我們談的電子書和電子雜誌,是指一整套服務,而不是指單一的軟體或硬體。也許你不一定同意這樣的定義,不過姑且讓我們先這麼分類吧,分頭來看看這些服務的願景和問題。

硬體電子書:能否取代紙本書?

電子書可分硬體和軟體電子書兩種,我所謂硬體電子書是指利用特殊的電子書閱讀器才能閱讀的數位閱讀服務。許多廠商卯足全力開發各種閱讀裝置,包括國內的歌林、日本的新力松下與美國的 Amazon.com 等大廠都推出過。這類硬體電子書的外型有點像是平板電腦,有個6~8吋左右的液晶顯示幕或電子紙用來顯示內容,重量則在 250 克到 300 克左右。雖然廠商已經盡力把體積和重量盡量減少,也努力開發各種能放到硬體電子書上的內容,不過還沒得到使用者的青睞。一方面成本壓不下來,高價令顧客卻步,另一方面用硬體電子書看書,和看實體書相比還是比較不方便:機器要充電,要把書存進去比較麻煩,解析度當然也遠遠不及實體印刷的書籍,拿著躺在床上看很快就手酸。廠商原本發出豪語,要用硬體電子書取代紙本書,看起來似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也許硬體電子書永遠無法取代實體書,但可以有另類的應用:我想像中的硬體電子書最好的應用是在學校:學生們一入學就領到一台硬體電子書,所有科目的課本、習作,其至連絡簿全部內建,唸課文、畫重點、寫作業等都在上頭完成。帶到學校後,老師在桌上的電腦上按個鈕,儲存在硬體電子書中的作業、考試答題、連絡簿的家長簽名,立刻透過無線網路上傳給老師批改,批好後再回傳到每位同學的硬體電子書上。最新的上課內容、行事曆、學校公告也能透過校園無線網路自動更新。當然,這台機器必需夠輕巧耐用,簡單到小朋友也能輕鬆操作,而且便宜到政府願意花錢採購,讓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台。這樣不但能讓小學生的書包變得更輕,也可以少砍很多樹去印那麼多種版本的課本和參考書。個人猜想,這也許是硬體電子書推廣的最佳途徑之一吧?

軟體電子書、電子雜誌:限制多,麻煩多

相對於硬體電子書還沒成氣候,軟體電子書的普及率就高多了,不論國內外都有相當多較為成熟的軟體電子書服務。例如本刊所屬的城邦出版集團就有推出電子版雜誌訂閱服務,聯合報系和中時報系有PDF版本的報紙和其他出版品,上 Amazon.com 網站也可以找到不少實體書電子版,中國的 XPlus網絡雜誌互動平台更有近 300 本各種雜誌供讀者線上訂閱閱讀。

不過相較於紙本雜誌和書籍的市場規模,軟體電子書和電子雜誌的接受度還處在低檔。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使用不夠方便。首先,電子書和雜誌得用電腦等裝置才能看,不能隨手帶著走到哪看到哪,再者各家服務廠商各自使用不同技術,如果要閱讀不同廠商出版的電子書、雜誌,得安裝不同的閱讀軟體才行。最嚴重的問題是防盜版機制(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帶來太多限制。下載回來的書或雜誌可能只能看幾次,或到某個日期後就過期不能再讀,看過後也不能隨便出借或便宜賣給別人。這些限制固然能保障出版商的權益,但對讀者的限制太多也會減低使用意願。如果說 DRM 是必要之惡,那麼什麼樣的限制才能達成讀者與廠商雙贏?答案,大家都在找。

搜尋+拆賣:更方便的數位閱讀

有了數位閱讀的內容,但要怎麼找到這些內容?你一定會用 Google 或其他搜尋引擎去找各種網路原生內容,而這些搜尋引擎現在也開始把目光對準實體書,讓你在網路上也能輕鬆找到實體書中的內容。即將在台灣推出書籍內容搜尋服務的 Google Book Search,做法就是把合作出版社的實體書送進超高速自動翻頁掃瞄器裡,掃下每頁圖像後再將文字轉化成數位內容。到 Google Book Search 鍵入關鍵字,就可以看到哪些書包含關鍵字,還可以看到部分書頁內容,關鍵字會自動標亮。想買的話可點選旁邊的網路書店連結,到網路書店買書。

這樣的服務看起來很方便,但我覺得這只是第一步而已。一來加入搜尋的書量還不多,也不包括雜誌,二來找到某本書,如果沒有電子版,只有實體書的話,不巧又遇到實體書缺貨或絕版,那還是只能望書興嘆;更麻煩的是,如果要找的關鍵字很多本書和雜誌都有,又各具參考價值的話,全部買回來不但勞民傷財,如果是雜誌的話可能還有很多內容是你不需要的。我想像中比較理想的服務模式是拆開來按篇計費,而不是按本計費。例如在搜尋引擎上輸入某個關鍵字,會列出所有和這關鍵字相關的書籍章節內容和雜誌文章,在購買時,可以只買我最需要的書籍章節和雜誌文章,其他不需要的部分就不用買。對出版社來說,這樣可以增加不少商機,因為一些本來不能單獨賣的小篇內容也有機會賣掉;而對讀者來說,能夠取得打散的內容,也可以提高購買意願,因為單篇文章的單價比整本書和雜誌一定低得多。買一本《Download!》要花129元,也許不少朋友會覺得肉痛;但買其中一篇有用的文章,如果只要10元,你應該會買吧?

傾聽讀者需求

上面列舉的這些「願景」,都還有很多困難有待克服。也許在2007年這些想法仍不會實現。回顧過去,這麼多數位閱讀新服務的推出,多半陷入廠商一頭熱,讀者反應卻十分冷淡的困境。我想原因除了技術還有加強空間外,更重要的是服務本身是不是真的照顧到讀者的需求。如果服務對應不上需求,那麼一切也就只能是一場誤會了。

大家都說數位閱讀是未來的趨勢,但喊了好幾年,趨勢也還是趨勢,沒有變成現實。作為讀者的我,仍然期待著數位閱讀能真正進入我們的閱讀生活中。我想未來的數位閱讀服務,不論是出版社或是開發廠商,都應該花更多時間傾聽讀者的需求,推出真正讓讀者想用的服務,這樣才是所有網友之福,趨勢也才會變成可享受的現實。

Technorati Tags: , , , , , ,



馬上按讚,加入「西瓜的滋味」粉絲團!




Facebook討論板

則FB討論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internet, 亂寫隨筆, 媒體思辨, 網路文化, 編輯隨想. Bookmark the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