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黑心食品的新聞愈來愈多,外面的食物也愈來愈貴,特別是一些高檔麵包,動不動就要賣到一百兩百;老婆有孕在身,也不想讓她碰太多有的沒的食品添加物,於是開始想辦法抽空自己動手做點吃的。一開始是買了台豆漿機磨豆漿,最近則是在做「免揉麵包」。
免揉麵包做法很簡單,材料只有麵粉、水、鹽、酵母四樣,連油都不用放。晚上睡前和個麵團放著給他發酵,早上起床烤半小時左右,就有得吃了。不敢說有多好吃,但保證自然、健康、營養、衛生,而且便宜。
免揉麵包的做法不是我這篇的重點,各位自行搜尋「免揉麵包」四字,就會看到許多教學文章和影片;我試做兩三次後就幾乎不會失敗了,各位也可以試試看。我想寫下來的,反而是做麵包過程中的一些體悟,如果各位還有興趣看下去,那就容我獻醜一下了。
在開始做麵包之前,麵包對我來說雖然是食物,但其本質其實是商品。既然是商品,所以用錢就買得到,而且任何時候只要想要,拿錢就換得到。
「拿錢就換得到」這件事,大家也許覺得理所當然,但這裡頭隱含了一些問題:
1.責任的割裂
麵包,可以像我做免揉麵包一樣,只用最簡單的四種材料就做出來,但也可以因為各種原因(風味、保存、售價、賣相)等等,加上各種各樣的添加物。自己做麵包時,要用什麼原料,都由自己決定,而且結果要自己承受--用了不好的麵粉,製程有哪個環節沒做好,就做不出好吃的麵包,而且自己還得負責把它吃掉或丟掉。
市售麵包可不是這樣:做麵包的人、賣麵包的人,都不是你。如果他們用了奇怪的材料和添加物,我們也不知道,吃到肚子裡後會發生什麼事,也是無法得知的。
這,造成責任的割裂:該負責的人可以不用負責,不該負責的人最後卻得承擔結果。
責任一割裂,就造成道德風險:反正我用次級材料,加各種降低成本的人工合成添加物,吃壞的又不是我的身子,為了多賺點錢,就給他用下去了。政府雖然訂了一堆法律,卻只是最低限度的保障(瘦肉精標準就是這種思維下的產物),更何況政府很少有能力徹底執行自己訂出來的法律(三管五卡全部破功),無怪乎黑心食品橫行,受害的總是最終消費者。
相對的,自己做出來的麵包,沒有責任割裂的問題,從頭到尾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你完全可以控制材料,也可以調整做法,也要對結果負100%的責任。加害者和受害者都是自己或家人,所以絕不會偷工減料。
這個道理也可以運用到職場上。如果一家公司的制度,是讓該負責的人負責,權力與責任相符的話,這家公司多半不會有什麼問題;反之,就會變成該負責的人整天嘴砲,不該負責的人老是背黑鍋,公司一定無法長久。
2. 重視結果而不重視過程
吃下買回來的麵包時,通常我們只會注意到麵包好不好吃,但不會知道麵包為什麼好吃或為何不好吃。因為我們不知道過程,只看得到結果。
在資本主義的商品社會中,麵包就只是商品;在麵包成為麵包之前的一切細節,都被刻意地掩蓋起來。就算商品標示法有一些規定,但我們很難知道背後的所有細節。光是以做麵包的麵粉為例,是哪個國家出產的哪種小麥、在哪國碾磨、等級和種類如何、運送和貯存的條件如何,等等等。
因為我們只看得到商品的結果,無法得知商品產出的過程,於是我們傾向只看重結果,不看重過程;無從感謝提供這一切的人,不知感謝投入的所有努力。我們也只會用結果來審視別人和自己,忽略了過程可能更加重要的事實。
自己揉麵包烤麵包,除了麵粉和鹽無法自己做、水還是由自來水廠或老天爺提供,推動烤箱的電力要向台電買之外,酵母可以自己發、麵團可以自己和、烘烤時間和溫度可以自己設定,講究一點的話還可以自己蓋窰,砍柴來燒。這都是過程。當咬下最後做好的麵包時,吃到的不只是結果,也包括所有的過程。
更重要的是,這些過程,自己都經歷過,所以不會被忽略。
3. 從慾望產生到滿足,中間的時間差消失了
在我很喜歡的一本書《下流志向》中,作者提到一個現今青少年教育要面臨的大問題,就是時間感的消失。怎麼說呢?過去的社會,沒有太多商品可供選擇,像我們小時候想吃一點綠豆湯,上街是沒人賣的,一定要媽媽動手做才有得吃,再怎麼吵,只要媽媽不做,就一定沒得吃。
現在不一樣,想要什麼,樓下的小七、對街的夜市、再遠一點點的大賣場,幾乎什麼都有,只要你花錢買,幾乎沒有無法立即取得的東西。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在賣場大哭大鬧,吵著要買各種食物、玩具,而讓父母傷透腦筋的孩子。
既然只要花錢就能立即滿足所有慾望,從慾望的產生到滿足,就成為一個零時差的瞬間。中間的時間差一消失,決定慾望能否被滿足的變數,就只剩下錢夠不夠。
對孩子來說,錢長在爸媽身上,只要吵鬧就能迫使爸媽掏出錢來,滿足自己的願望,而且可以一再重覆哭鬧,滿足無窮的慾望;對父母來說,如果不能淡定面對孩子的哭鬧要脅,掏出錢來就以為解決了問題的話,就會讓自己和小孩掉進不斷以錢滿足小孩慾望的循環中。
相信你一定看過許多被這樣寵壞的小孩,因為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自己的慾望不該被滿足,甚至會認為這是父母或長輩不愛他們。
相對的,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盡可能利用各種機會,讓孩子理解到許多慾望的滿足,不是立即的,也不是只靠錢就可以,甚至自己必須很努力才行的話,孩子就會逐漸養成克制或轉化慾望的人生觀。
我想, 現在自己做麵包,或許正是一個開始。將來我的孩子吃著爸媽親手做的麵包,甚至是孩子自己動手做的麵包時,就能理解麵包不是心裡想到要吃,下一秒就可以變出來的東西,得花上好半天讓麵團發酵,用烤箱好好地烤,放涼了才能吃。第二天上學前要吃的麵包,前一天晚上就要開始準備,而不是上學途中去買就有。
這樣也許能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吧!
果然是要做爸爸的人了,開始會有對於教養的想法:)
很棒的一篇文章,謝謝分享:D
順便提一下,自己「必需」很努力,好像應該是「必須」。
謝謝指正!
恭喜長輩升級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