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的關係,有機會參加《賽德克.巴萊》上下集完整版的媒體試映會,在電影正式上映前就能完整看到這部眾所矚目的超級大片,真的感到十分幸福。因為承辦「一卡皮箱分享小聚」活動的關係,也曾經當面訪問過魏德聖導演,所以對這部電影也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以下就是我個人的觀影心得,由於電影還沒正式上映,再加上這部電影的層次相當豐富,所以我打算分幾篇文章來寫我看《賽德克.巴萊》。這一篇先談一些族群關係的背景,關於電影本身的思考,等九月九日正式上映後,再加以補完;不過無論如何,文章還是可能涉及部分劇情,如果您還沒看過電影,請自行斟酌閱讀。
歷史和族群關係背景
《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的歷史背景是霧社事件,但是霧社事件不是一件單一的歷史事件,背後有一些複雜的族群關係背景:同族與同族、同族與異族間的歷史仇恨,加上日本統治者的見縫插針,構成整個霧社事件的主軸。這是在看《賽德克.巴萊》前需要事先理解的。
在《賽德克.巴萊》的地圖上,有主要幾個不同的族群居住,彼此之間因為爭奪獵場而相互殺伐,久為世仇。這種族群之間的仇恨關係不只是在同族的賽德克人不同群之間發生(莫那.魯道所屬的德克達雅群,以及鐵木.瓦力斯所屬的道澤群),也在不同族之間發生(賽德克族人和布農族的干卓萬部落),這就構成日本人「以蕃制蕃」的基礎,也是電影中幾場原住民間慘烈戰役的背景。
▲《賽德克.巴萊》中的族群關係簡圖。
舉例來說,在《太陽旗》中有段戰役,史稱「姐妹原事件」;年輕的莫那.魯道和族人被布農族干卓萬部落夜襲的段落,這就是日本人利用干卓萬人和賽德克人的仇恨,藉交換物資為由邀賽德克人來訪,灌醉賽德克人後再大開殺戒,部落壯丁傷亡慘重,導致馬赫坡社最後被日人佔領,頑強的莫那.魯道也只能低頭。另外,在《彩虹橋》中,我們也看到日本人煽動道澤群頭目鐵木.瓦力斯和其他蕃社,和日軍共同剿清藏身山中的起義族人。雖然鐵木.瓦力斯也是賽德克人,但長期和莫那.魯道所屬的德克達雅群爭奪獵場的仇恨,加上日人的威脅利誘(允許出草並重金懸賞),使得一場同族相殘的悲劇因而發生。
由於整部《賽德克.巴萊》中,大小戰役實在太多,電影中也有一些戰役是交互同時進行的,如果能先有這些了解,在觀賞電影時會更容易理解電影中眾多戰役之間的關係。
這篇先寫到這裡,不然再寫下去會破太多梗,壞了大家的觀影樂趣;等電影正式上映後再繼續寫。下一篇我打算談的是,在《賽德克.巴萊》中的認同與矛盾。
閱讀下篇:淺談《賽德克.巴萊》(2) :歷史事件與認同的多面性
[…] 衝! « 淺談《賽德克.巴萊》(1):族群關係與歷史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