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件小事看Google 的企業文化





下午讀到中國 Google 官方blog「Google黑板報」上這篇〈身邊的「24小時」〉,心中感觸良多。看起來真是完美的組織文化。能有這種文化的公司,焉有不強之理。於是順手把文章轉成正體,把中國用語改成台灣用語,轉貼過來存著。

身邊的「24 小時」

2007年3月20日 上午 01:19:00
發表者:Google 技術合作經理 鄭群

這樣的例子其實經常發生,不過今天追蹤看完的這線索實在是太精彩。

一個郵件,六十一個回覆,歷時四十八小時。參與的人有一打,來自公司內部四個不同團隊,兩個大洲。

起始郵件於前天晚上十點四十七發出,發給兩個群發位址,報告一個資料中心的某些伺服器有延遲問題,而且情況越來越糟。常見的一些原因都被排除了,希望大家幫忙診斷解決。

第一個回覆羅列了一些資料以及十一項可能的原因。

第三十七個回覆於昨天晚上七點零三發出,屆時,收信人那一欄裏除了早先的群發地址和最早的發信人地址,已經又有了十二個個人郵件地址(參與者中甚至有本來應該在度假的一個傢伙,另外,他還拉來了一個同事幫忙,因為他無法上公司內網查找資料來做他推測的依據);一個暫時緩解問題的解決方案已經推出,出問題的伺服器已經開始有好轉跡象。接下來的二十四個回覆著重於找出問題根源,以求徹底清除這個問題。剛剛我去查看了一下,發現又多出來兩條回覆,雖然問題似乎依然沒有找到,但是羅列問題根源的單子已經從第一個回覆裏的十一個減到了一個。

所有這些討論都有資料做根據、有推論、有解決方案。否定別人方案的回覆同樣有資料做依據。大多簡短精練。沒有人提「這不是我的職責範圍」,沒有指責,沒有扯皮,沒有任何無謂的牢騷。所有參與進來的人都因為這個特殊的問題而自發的組成了一個團隊,所有人都關注大家提供的資料,嚴謹的推論,簡單的是或者不是,一切都一目了然。從始至終,沒有任何總管或者領導進來插話、發號施令或者做決定。無論提問或者堅持己見的人資歷深、淺,所有的疑問都被一視同仁,都有詳細耐心的解釋和資料來提供反證或者確證。直到一個大家認同的方案得到認可,經小範圍測試沒有出意外後,立刻實施推出。我雖然不很明白問題涉及的所有技術細節,但是能夠觀看這種快速傳遞的思想拳擊,還是很過癮的。

除了最終解決問題之外,這種郵件可以讓每個參與討論的人甚至我這樣的觀眾都學到了新東西。

這是公司一直推崇的「控制中的混亂」這個原則的體現。

沒有層層上報、領導指派,這裏鼓勵人人都能自發的參與,平等和諧甚至快樂的合作解決問題。

這個例子並不是特例。郵件箱裏,打開任何郵件都能感受到這種氣氛。這種專心解決問題、沒有任何自我、沒有名利,看到的是孩童樣的好奇心,危急中搭一把手的善意,和終於解決疑問的快意。沒有人有隱瞞絕活的習慣,新人問「怎麼做這個」立刻有人說「這樣這樣這樣就好」或者說,「找 A 吧,他會告訴你」。而 A 絕不會漠視你的困難。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這種文化這種環境是怎麼來的?來自一群真心喜歡自己的工作的人,喜歡猜謎的人,喜歡「順藤摸瓜」的人,而且十分好奇並且為技術狂熱的人。記得小時候學的「人民當家作主人。」只有覺得自己是主人的人才不會推卸責任、才會責無旁貸、才會全力以赴、才會純粹。

另注:標題中的「24小時」是因為寫這篇文章是覺得《24小時反恐任務》中緊張、刺激挺像解決問題過程中思想拳擊的精彩、過癮,故由此得出此文標題。



馬上按讚,加入「西瓜的滋味」粉絲團!




Facebook討論板

則FB討論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亂寫隨筆, 網路文化. Bookmark the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