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在中時電子報上看到這篇擲地有聲的好文,直接把台北這些政客和政治評論者的狹隘觀點批得鞭辟入裡、拳拳到肉,姑全文引錄於此。
2006.12.11 中國時報
別再用過時觀點看高雄
成令方
選後看各個電視台的政論家與各大報紙的評論員對高雄市長選舉的言論,讓我這個五年前才從台北遷入高雄的新移民感到失望與憤怒。
失望的是,這些人擁有媒體發言特權,卻總在陳腐過時的論述中打轉,讓關心政治的選民在投玩票後,還不能清楚認識到自己支持的候選人為什麼失敗或險勝。憤怒的是,在評論者使用陳腐過時的分析論述下,選民與政策推動者間緩慢沈靜的互動被消音了,選民投票的真正心意與價值判斷被綁架、被曲解了,選民又成為沒有聲音的人了。
媒體呈現的陳腐過時的政論可以分成下面幾類:一,高雄市民的「本土意識」包容阿扁的「貪瀆」,造成陳菊的險勝。二,「走路工」是最後有效的險惡策略,使得黃俊英失血。三,競選最後一星期,陳菊有多位天王站台,黃俊英只有馬英九站台,輸陣了。四,陳菊當選代表高雄市民對陳水扁的信任,黃俊英落選代表馬英九魅力過不了濁水溪。五,市長候選人的個人特質:陳菊有「魄力」,黃俊英「斯文」,後者不符合高雄人草莽的口味。六,高雄市的「隱綠」市民發揮了作用。這六類評論,其背後是基於下面錯誤的認知與盲點。
錯誤認知一是,認為高雄市選民沒有自主性,容易被媒體流言操弄。媒體評論員以為高雄市選民一定因為「走路工」的謠言轉而把票投給陳菊。若真是如此,高雄市大量的選民更應該相信陳瑞仁檢察官的報告,轉而把票投給黃俊英了。
錯誤認知二是,過度相信選戰需要天王加持。媒體評論員相信天王來站台就一定有加分的效果,其實阿扁來高雄積極站台,令很多原本支持綠色執政的選民,對阿扁政府弊案層出不窮愈發感到氣憤,更投不下手,綠營反而失血。謝長廷在台北有意與阿扁區隔,打出漂亮的結果,媒體評論者可以接受台北選民的理性,但卻不相信高雄市的選民也能做出理性選擇。
錯誤認知三是,過度從候選人的人格特質思考。媒體評論員過度強化高雄市民的草莽,於是說黃俊英太「斯文」,不合高雄人的口味。為什麼有大男人傳統的社會,又可以選出第一位女市長呢?其實「斯文」與「草莽」之間只差一千出頭的票,我們不能實在不能這樣簡化地看待高雄人的投票意義。
錯誤認知四是,媒體評論員過度二元化選民,以為選民「有」本土意識與「無」本土意識之分;以為選前不表態的都是「隱綠選民」。其實投市長的票,遠遠低於投市議員的票,相差八九五七票。可見有八九五七選民投不下手給陳菊,很可能是對民進黨的深深絕望。投市議員的票中,若把國民黨、親民黨和新黨的票加起來,就占了四二點七六%,可見藍營在高雄的基本盤其實很廣大。民進黨加上台聯的基本盤,只占三六點二三%,根本不能跟藍營相比。投「其他無黨籍」的選民卻占了二一點零一%,可見高雄有很大的中間選民,他們一定是「隱綠」市民嗎?我很懷疑。
錯誤認知五是,媒體評論員過度政治化以及簡化投票行為,以為投給陳菊的市民也會投阿扁的信任票,這是把高雄市長的選舉抽離市民對市政的真正需求的考量。我們都知道六十%的高雄市民對過去八年的市政建設與水質和環境的改善表示滿意。我認為對市政滿意的事實,才能使得陳菊提出的口號:「高雄真棒!陳菊接棒!」在民眾中發酵,從原本三六點二三%的綠營基本盤,吸收了很多中間選民,進而擴大到四九點四一%的險勝局面。
大多數的高雄市民不是一直都是「綠色」的。說高雄是「本土」、「綠色」的台北媒體評論員,只是失憶後的胡言亂語。回想一九九四年的市長選舉,國民黨大勝得到五四點六四%的得票率,而民進黨只有三九點二九%的得票率。其實很多高雄市民是會變色的,他們要看政績以及做事人的人品與能力而做出選擇。這次高雄的藍綠二營都做出有品質的選舉,沒有過多的謾罵或流於口水戰,我們要謝謝二位有高貴風格的候選人及其團隊。但對於媒體評論員,我要請他們走出錄影室與冷氣房,到高雄來好好做研究與調查,提出一些新的分析觀點,請不要再用陳腐過時的說法,來侮辱我們選民,綁架我們理性選擇的成果。
(作者為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延伸閱讀:國民黨真的贏了嗎?、刺耳良言:香港蘋果日報評論台灣弱智民主
原作提到:
我認為對市政滿意的事實,才能使得陳菊提出的口號:「高雄真棒!陳菊接棒!」在民眾中發酵,從原本三六點二三%的綠營基本盤,吸收了很多中間選民,進而擴大到四九點四一%的險勝局面。
這是沒有根據的想像,象牙塔裡的作品
選舉過程中,參雜了運用各種社會關係的政治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