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雜誌剛出刊的空檔安排了一個小旅行,到集集走了一趟。原本途中有安排到廢業青年雯麗所介紹過的尷尬名勝--秋茂園,因故未能去成;但在集集古窯這裡卻讓我體會到原先以為體會不到的尷尬…
顧名思義,集集古窯當然應該是個有歷史的古窯。在南投縣觀光局的網頁上寫著:目仔窯建於1940年,在九二一震災前是全台難得一見的舊式磚窯;地震後目仔窯全毀,只剩下一根煙囟;『為保留這珍貴的文化遺產,陳源河文教基金會捐款一千五百萬元,由集集鎮公所負責在舊窯附近覓地重建,希望提供集集遊客一處具文化、人文及充滿鄉土氣息的遊憩景點。經陳士峰建築師規畫,以舊窯堪用的磚材為主材料,不足部分再以新磚補充,一座嶄新的目仔窯重新呈現在遊客眼前。』這是網頁上的說明。
一走近如版頭照片所示的城堡,你會先聽到略有古意的陶笛吹著流行輕快的曲調,然後看到一個帆布搭建的古城,城牆上插著許多戰旗,而城門上高高掛著顯眼的「集集古窯」四個大字。為求古意,四個大字特別從右寫到左邊,完全無視於兩側由左到右的說明文字。而在大門右邊可以看到許多重現當初搶救古窯過程的照片。只不過令人尷尬的是,照片的解析度似乎低了一點…
繳了入園費30元後,馬上可以看到另一個尷尬之處。咦,這是日本神社嗎?為什麼進門後先看到鯉魚旗和石燈籠,而且還要先洗手呢?
古代進磚窯前大概要先淨身洗手,不然用髒手做磚,會激怒磚頭之神,可能會被磚頭砸到。
洗完手後馬上看到一排和神社很像的燈籠牆,下頭還掛著許多讓遊客寫祝願詞的繪馬…可是,這裡不是神社啊…
看完大家許的願後,還可以擊鼓作樂(鳴寃?);只是鼓棒看來歷經風霜、年久失修,兩根鼓棒還長短不一,想必是前來擊鼓的人太多,園方經費拮据,無錢換新所致…
從右邊一路洗完手、看完燈籠、許好願後,就會出現大鼓,可以免費讓你當太鼓達人。
看完這幾項參拜日本神社必會看到的設施後,繼續往前走,卻找不到神社…別鬧了,我們是在集集古窯,又不是在日本神社,看古窯要緊,忘了神社吧。只是接下來看到的仍然不是古窯,而是很尷尬的--湯瑪士小火車…
也許湯瑪士小火車是為了突顯集集也有環鎮小火車吧,不過據我所知,環鎮小火車因為拿不到交通部的許可被迫停駛,而集集古窯裡的湯瑪士小火車不但也停駛了,而且軌道柔腸寸斷。也許是為了紀念九二一大地震,讓參觀者想起當年集集火車站和集集線被毀的歷史吧,我想。
看完柔腸寸斷,暫停營運的小火車後,接著我們會看到一些真正的古物,是九二一震災後從頹圮的磚窯現場搶救出來的。展示品分成辦公室、廚房和工具等三個區域,極為忠實地重現了當時磚窯工作現場的實況…
從磚窯廢墟中搶救出來的老式工具,請注意看,連受難綠頭大蒼蠅的屍身都搶救出來了,和工具一同妥善地保存著;園方保存歷史遺產之用心良苦,真是令人萬分感佩。
展示品也透露出古代製磚工人過著多采多姿的生活,這也讓我當場興起一股生不逢辰的嘳嘆:當製磚工實在比當雜誌編輯爽多了。不只下班可以有精彩的夜生活,連上班時間都可以發揚國粹…
展示品中有著大量的大飯店、酒家火柴盒,可見當時製磚工人一定是一群高薪的有閒階級。幾十年前的經濟真是比現在好太多了;相較之下,今天身為雜誌編輯的我,卻連踏進金X豹的勇氣和財力都沒有…
在辦公室文物中居然出現一副麻將,可見製磚工人或管理階級的福利也受到十分良好的照顧,可以在上班時發揚國粹;不知敝刊何時可以享有這等福利(汗)。
看完細心搶救保存的文物後,回頭一看就會看到震災後碩果僅存的磚窯煙囟;而在煙囟旁邊有個用古磚砌成的紅磚古道。
為了幫助我發思古之幽情,園方特別做了這塊解說牌,不過我還是感受不到濃濃的古味啊…這真是太尷尬了。
從古道出來後,眼前會出現這個奇特的東西:木紋石。至於這東西和古窯有什麼關係呢?尷尬了,我實在不知道,也掰不出來…
印尼來的似木非木的石頭,為什麼會在古窯裡出現呢?這實在令我百思不解啊。
整個古窯的展區非常符合現代人新速實簡的需求,可以在十分鐘內逛完。如果您時間很多,在逛完集集其他的景點之後,可以到這邊體驗一下尷尬旅遊的究極奧義。當然,這裡帶給你的文化衝擊顯然不如雯麗兄介紹的通霄秋茂園,但令人尷尬的程度,我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Powered by ScribeFire.
這就是愛台灣啦!
秋茂園我小時候滿常去的唷!
對裡面的各種雕像都還有印象
有機會翻翻舊照片
或許可以挖到幾張送你XD
哈,真的是挺尷尬的噎,這種情形在台灣還真是普遍,在大大小小的展覽場、活動會場、遊樂區…等等,這些令人尷尬之處都層出不窮阿,以為只要用個門面(通常都是輸出貼上木板就可以當作凱旋門)只是大家還是看得出來很爛也很鳥,但是也無可奈何因為沒有別的選擇了,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