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了政大商學院舉辦的「當閱讀遇上數位」研討會





當閱讀遇到數位

今天早上參加了政大科管所「未來發生堂」舉辦的研討會「當閱讀遇到數位」。

知道有這個研討會的過程其實也滿神奇的。9/26 日的 Web2.0 國際研討會上,兩個政大的研究生跑到黑米團這邊來,用發傳單的方式廣徵參與者,我一看到議程,乖乖不得了,Google 台灣研究所和微軟亞洲研究院要發表 Keynote,國內出版界的龍頭,包括遠流的王榮文和城邦何飛鵬都會出席。我既然出身出版業,現在又在網路書店工作,當然不能缺席;於是不只答應出席,也從公司烙了好幾個有興趣的同事來參加。

一到會場,果然眾星雲集,第一個看到的就是城邦出版集團的超大陣仗,包括我前老闆 PCuSER 社長暨雜誌書事業群總經理的文玲、前老闆的同事們(都是社長級的人物,包括麥田的涂姐、$mart的徐姐、PChome 雜誌的社長斐如、麥浩斯的社長彩雪、商周的俞國定社長,還有來自貓頭鷹老貓陳穎青大哥等等)、前老闆的老闆們(如何飛鵬、楊仁烽),加上數位出版部的人和各集團下負責新事業的同仁們,確實是難得一見的豪華陣容,以前也不容易在尾牙之外看到這些人齊聚一堂(咦,童再興怎麼沒來?)。學界和其他相關業界的人也不少,不過就不那麼熟識了。

早上兩場關鍵的 keynote,先由 Google 台灣研究所的簡立峰所長說明 Google 在數位出版這端最重要的服務,也就是 Google Book Search。簡所長先秀了幾張 2003 年時 Google 機房的照片,然後開始簡介 Google Book Search 對出版社的好處。不過出版界對數位化的疑慮和焦慮其實非常根深柢固;在簡所長簡報完後,商周的俞社長便說 Google 是出版社的木馬。我覺得這句話真的是言重了。Google 並不擁有內容,也不會去整合不同的出版社;以現有的 Google Book Search 來看,確實能做到輸入關鍵字就找到書,而且可以預覽部分內容,再導流到網路書店去完成購買。這對所有的出版社來說應該是好事,我不知道為什麼要覺得 Google 是隻木馬。對網友好的事,就該去做,這才是對的。

BTW,在演講過程中簡所長提到 Google 對投影片的審查極為嚴格,每張投影片都要審核通過才能用,這點倒是非常出乎我意料之外,沒想到形象一向自由開明的 Google 竟然對文件控管如此嚴厲。這點也成為接下來微軟亞洲研究院潘天佑博士用力消遣的「把柄」。潘天佑不斷強調微軟如何以開放的胸襟在全球各地設立微軟研究院,研究人員愛做什麼就做什麼,產品和行銷部門絕對不能干涉、微軟研究院如何緊密地和學術界合作發表大量學術論文、培植年輕研究人員,相較於 Google 的研究成果都關在自己家裡,在這點上潘博士指出微軟事實上是比 Google 還開放的。潘博士同時還秀出不少微軟亞洲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神奇的自動去背和自動背景補完技術(就是在相片被挖掉一塊後,能自動分析圖片,自動把應有的背景補完)、以及一些新奇的概念研究產品。不過,這些技術固然很炫,微軟也充分做了個漂亮的火力展示,但以我的駑鈍之資,實在看不出來這些和數位出版、數位閱讀有什麼直接關係。不過潘博士倒指出一點非常重要:電腦可以做的事愈來愈多,這時人的價值就在直覺和感情。他建議出版者可以思考如何發揮直覺和感情,做出感動人心的作品,這樣才不會被電腦取代掉。

下午的議程是分組討論加綜合座談。分組討論時,大會把所有與會者分成「Content」、「Channel」和「Context」三組,希望在彼此交流下能產生一些共識或火花。我被分到 Context 組(不知怎麼分的,我好像應該在 Channel 那組才對 XD)。看到 Context 就知道這是個很有學問的字,而有學問的字,大家通常都不太懂到底在講什麼;不幸的是在這麼一個大題目下又沒有提綱挈領的子題,於是在討論時就顯得非常發散,主講人講的和台下人關心的議題並沒有聚焦,而當我談到我對出版業焦慮的觀察與想法(出版社的焦慮在於傳統的載體被快速取代,但新載體又還在快速發展,才造成出版社無所適從,換句話說就是整個閱讀行為中的價值鏈改變了,讀者不再只透過紙本來閱讀,還多了很多不同的閱讀工具,如網路)。我才講到一半,俞社長又開始抱怨「不知道競爭對手從哪冒出來」:俞社長舉中國的例子,說 OTIS 電梯免費送許多電梯給中國的新建大樓,但要求20年的電梯內廣告播映權;連電梯都被當成來搶商周生意的競爭對手,難怪俞社長看起來焦慮到不行,因為這樣就真的草木皆兵了。事實上如果不把閱讀局限在紙上,整個社會的閱讀量事實上絕對是增加的,因為愈來愈多人(包括正在讀這篇blog文章的你 )透過網路閱讀到的文字量反而是更多的,不能因為紙本閱讀減少了,就說閱讀減少了。

Context 這組的討論,我認為是沒有交集的,但上台報告的城邦數位出版部王友倫經理仍然很努力的整理出一份還不錯的結論報告;至於其他兩組的討論也是一樣的發散,看來也並沒有聚焦起來。兩位資深出版人王榮文和何飛鵬其實也沒有提出什麼特別有趣的觀點,不過何飛鵬倒是不改講話痛快的特色,直接宣布他們這些老人應該退出,讓「野蠻人」來玩數位出版可能反而玩得動。只是痛快話說得容易,何社是不是真的要退出,那也很難說,至少我覺得短期內是不可能的。倒不是說何社說話不算話,而是城邦是不是真的能放手讓野蠻人去闖,我覺得以湯姆叔叔進駐後城邦的企業文化來說,似乎是不容易的。當然我也很希望他們真能放手一搏,真正做些對讀者和網友都好的事來。

會後有個長得粉可愛的研究生(沒圖啦,別跟我要真相)跑來找我,問我覺得今天的會議心得如何,我說最可惜的有兩點,第一,討論題目太大,無法聚焦,所以也沒有形成什麼共識;第二,聽到很多產學界的觀點,但使用者的聲音完全沒有出現,以致於都是出版業者在「楚囚相對」(這是何社自己講的)。我建議他們下次舉辦類似會議時,千萬別忘了找網路上的各路英雄長輩來共襄盛舉(不要懷疑,黑米上的眾長輩,我就是在點你們的名)。甚至也許我們自己來辦個純使用者觀點的數位閱讀與創作的 forum(2007年 BoF 好像是個不錯的場合,不然我們自己另外聚起來聊也可以),總之讓這些業界的人都來聽聽使用者真正的心聲,或許可以找到新的方向,讓他們不再那麼焦慮吧!



馬上按讚,加入「西瓜的滋味」粉絲團!




Facebook討論板

則FB討論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internet, web2.0, 亂寫隨筆, 工作雜記, 編輯隨想. Bookmark the permalink.